- · 《韶关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韶关地区“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述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大跃进”运动 1957年9月20 日至10月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对八大决议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提出异议,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
一、“大跃进”运动
1957年9月20 日至10月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对八大决议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提出异议,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论断,对1956年的反冒进提出了批评,认为反冒进给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泼了冷水,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建设。因此,毛泽东提议恢复“多快好省”的口号,得到与会者的响应,从而为“大跃进”奠定了思想基础。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后简称“四十条”或“农业发展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全民讨论,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掀起一个生产高潮。10月27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工作在十二年内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是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上正式发出了“大跃进”的号召。随后,毛泽东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了中国15年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的口号。1958年1月和3月,中央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会议,为发动“大跃进”作了进一步的准备。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跃进”运动的正式发动。会后,以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为主要特征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在中共中央酝酿和发动大跃进的过程中,中共广东省委紧跟中央的部署,采取各项措施,领导推动了全省“大跃进”运动的发展。1958年6月2日,省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宣传和学习八大二次会议文件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组织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6月8日至11日,全省钢铁工业会议在清远县召开。会议通过了广东省1958年发展钢铁工业规划,要求各地依靠群众,用土办法上马,大搞钢铁工业。7月19日,省委召开地委书记电话会议,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赶上全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保证晚稻亩产800斤,争取1 000斤,秋番薯保证亩产4 000斤,争取6 000斤,为实现晚造水稻亩产1 200斤省而奋斗。8月1日至7日,在全省第二届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向全省青年倡议开展放出水稻和番薯“大卫星”的突击活动。8月19日,省委发出《关于加强钢铁生产领导的紧急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必须保证全省是年30万吨钢、50万吨铁任务的完成,强调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第一书记要挂帅,全面安排好粮食、钢铁、机械“三大元帅”的生产。
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中共韶关地委领导韶关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 “大跃进”运动。
(一)农业“大跃进”
地委提出了1958年粮食生产“大跃进”的三个指标:一是计划下达指标,1958年粮食总产达31亿斤,亩产比1957年增长110斤;二是党委保证指标,总产37亿斤,比1957年增长48%,亩产增长220斤;三是争取达到指标,总产41亿斤,争取实现亩产800斤①中共韶关地委办纪录稿参考件,地委书记马甫在县委书记战地会上的总结报告(),原件存于韶关市档案馆。。1958年7月2日,地委发文指示,要求在粮食生产大跃进中,在抓好水稻生产的同时,认真抓好番薯生产,使番薯也来个大跃进。要求种植面积从1957年的110万亩扩大到200万亩,亩产量要保证达到4 000斤争取达到6 000斤,在全区范围内县乡社开展万斤薯运动②中共韶关地委1958年7月2日文件,韶地字130号文,《中共韶关地委关于开展万斤茨运动开展秋茨种植的指示》,原件存于韶关市档案馆。。7月4日,中共韶关地委发出关于“开展万斤薯运动”的指示。
在韶关地委的领导下,全区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会战、“大跃进”活动。各县对粮食生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1958年7月,中共曲江县委脱离实际,对粮食生产提出了过高要求,使“重阳乡要在4分田上堆积成产量达200万斤的番薯山”、“阳岗社某社员一天耙田30.6亩”、“樟市和平社妇女决心在1.2亩水田种20万斤水稻”等虚假、浮夸报道常见于《曲江日报》;争创“全省第一”、“全国第一”、“震动世界”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到处飞扬。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128/504.html
上一篇:对朱德在韶关革命活动几个问题的考证
下一篇:广东韶关南雄瑶山坪窑址抢救性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