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韶关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被遗忘的太虚张载关学心性之域的太虚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太虚”,作为张载关学的核心概念,既是宇宙论范畴,也是心性论范畴。作为宇宙论范畴的“太虚”,被视为太虚之气,是宇宙之根;作为心性论范畴的“太虚”,被当做太虚之性,
“太虚”,作为张载关学的核心概念,既是宇宙论范畴,也是心性论范畴。作为宇宙论范畴的“太虚”,被视为太虚之气,是宇宙之根;作为心性论范畴的“太虚”,被当做太虚之性,是人性之本。就目前学界有关张载“太虚”的研究来看,宇宙之域的太虚说受到普遍关注,研究成果比较多;而心性之域的太虚说则很少受到关注,研究成果相当少。可见,研究张载心性之域的“太虚”既必要也重要。
“太虚”是张载关学的心性论范畴。就张载著作来看,尽管“以‘太虚’说心性之处,并不多见”[1]62;但毕竟存在以“太虚”言说心性的文本事实。就张载关学的体系来看,存在宇宙论和本体论两层结构,“太虚”既属于宇宙论范畴,也属于本体论范畴。(1)劳思光认为张载关学存在“形上学与宇宙论混合”(《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卷上册,三民书局,1987年第171页)的不足,这反映出张载关学存在本体论与宇宙论两层结构。丁为祥进而指出,张载关学是“本体论与宇宙论的同时并建”(《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第56-57页),并认为其人性论以“本体论与宇宙论的并建并重为前提”(同上书,第133页)。林乐昌认为,张载的宇宙论哲学是两层结构论:“太虚与气之间的相分关系,强调的是太虚本体的超越性和逻辑的先在性,这便构成宇宙本体论层次。”“太虚与气之间的相合关系,强调的是太虚与气的关联性和无分先后的共在性,这便构成宇宙生成论层次。”(《张载理学与文献探研》,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6-37页)当本体论不只指向宇宙之域,还指向心性之域时(2)郑开在《中国哲学语境中的本体论与形而上学》指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概念涉及心性论,惟有在心性论语境中才能呈现其实质意义。”(《哲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80页),那“太虚”也就属于心性论范畴。就学术传承来看,心学派对张载关学心性之域太虚说的继承反映出,“太虚”是张载关学的心性论范畴。
心性之域的太虚说,既是张载关学的核心,也是张载关学的创新。就学理而言,心性论无疑是宋明新儒学的核心,这从宋明新儒学被称为“心性之学”就可以明显看出。张载关学既然属于宋明新儒学,那心性论应当是其学说的核心。就张载关学的建构路径来看,宇宙论仅仅是“开头”是“前奏”,人性论才是“关键”是“核心”[2]228;即使看重张载“以气为本的自然学说”的学者,也不能不承认张载“比较关注的却是从中找出一个理”,而此“理”指向圣人之“心”以及“修心”。[3]61就张载关学的创新来看,张载主张“学者当须立人之性”[4]321,并且发愿“当自立说以明性,不可以遗言附会解之”[4]275;那么,其关学的心性论应当最具创新性。张载关学心性之域的创新是“大多以‘虚’字说心性及修养等问题”[1]62,并最终形成其关学心性之域的太虚说。
一、“太虚”:张载关学的心性本体
“本体”,作为中国哲学的固有术语,指本然状态;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体(ousia/on to/being),追溯现象背后的本质。以本然状态为内涵的“本体”,不只指向宇宙之域,还指向心性之域。在张载的关学体系中,本体是太虚;而太虚既是宇宙本体,也是心性本体。张载说:“诚则实也,太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虚,人亦出于太虚,太虚者心之实也。”[4]324太虚是“天之实”,即太虚是宇宙本体;太虚是“心之实”,即太虚是心性本体。学界对张载“太虚”的研究,聚焦于宇宙之域的“太虚”,而对心性之域的“太虚”关注不够(3)学界已有张载“太虚”指本然之心的观点。牟宗三认为张载之学的本体是“太虚神体”,其内在于人即“道德本心”(《心体与性体》,见《牟宗三全集》第5册,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第500页);程宜山认为张载所谓的“太虚”指保持心的“本然状态”(《张载哲学的系统分析》,学林出版社,1989年第122页);姜国柱指出张载的“‘虚’也是‘心’的本然面目”(《张载关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4-105页);日本学者大岛晃认为张载的“太虚”也指“本来的心的状态”(小野泽精一等编,李庆译《气的思想——中国自然观与人的观念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83页);韩国学者张闰洙认为“太虚”指向“人之本心”(《张载哲学的心论》,见赵吉惠、学智主编《张载关学与南冥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61-162页)。。有鉴于此,本文集中探讨张载心性之域的太虚说。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222/528.html
上一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下一篇:论清初陕西学政与关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