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韶关学院学报》栏目设[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数据库[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收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投稿方[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征稿要[05/20]
- · 《韶关学院学报》刊物宗[05/20]
习近平群众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与超越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9 000 多万党员、98 年历程、70 年执政、40 年改革开放,这些无可复制的特质使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之中卓尔不群。十八大以来,世界舞台变动剧烈,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黑天鹅事件层
9 000 多万党员、98 年历程、70 年执政、40 年改革开放,这些无可复制的特质使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党之中卓尔不群。十八大以来,世界舞台变动剧烈,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不少国家谈“恐”色变、迷茫混乱。虽然外部环境复杂诡谲,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方案设计下,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整个国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与新形象。一个有着近14 亿人口的世界大国不但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而且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密码应该归因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拥有一位杰出领袖-习近平。作为唯物主义的信奉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但并不否定领袖人物的巨大作用”[1]。
事实上,习近平身上自内而外的散发着大气豪迈、坦诚睿智的人格魅力,胸怀天下、心装百姓、作风务实、尊重传统、敢于担当,这些优秀品质是他履职以来奋斗实干的口碑,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伟大品格。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关中人朴实、务实、求实的水土底蕴,感受到关学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情怀,这些特质成为习近平群众观的鲜明底色。
一、关学思想的民本基因
关学是由北宋张载(1020—1077 年)始创,是宋明理学四大派别“关洛濂闽”的重要流派,因其诞生于关中地区,故而得名“关学”,之后经关学儒者代代传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扬弃、丰富和发展,逐渐积淀形成陕西人为人处世特有的品性与习惯,成为陕西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人格精神”[2]。这种观念与精神中深蕴着为民、教民、泽民的民本基因,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关中人,成为他们做人、为官的显性标志。
(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关学传承儒家民本思想的时代特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于《尚书·五子之歌》,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民本思想的经典表述,强调了人民在政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及意义,这也成为儒学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孔子使民富庶教的思想,把广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治理国家贤治境界的思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民为贵”的思想;荀子的“军民舟水”理论等皆是这一民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而作为“为往圣继绝学”的关学,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儒学发展在经历魏晋隋唐“日渐淡薄、收拾不住”之后进入宋朝的一次强势呐喊,可谓当时的时代强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为天、地、人为一体的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精神价值系统,为普天之下的民众百姓确立生命的意义、选择一个正确的命运方向。关学这种以关注芸芸众生为主体的思想与理念,与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儒学遭遇佛教与道教挑战与冲击与时俱进的结果。当时赵宋王朝在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认识到重建社会秩序、凝聚人心之重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张载创建关学,振臂一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聚焦百姓的精神生活品质与幸福为目标,鲜明地体现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人文情怀与民本底蕴。
(二)崇德敦品、学为好人,是关学传人淳化民风民俗的初心坚守
儒学认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风俗的淳恶是中国古代判断一个地方治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力求通过移风易俗以求善治,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富有特色的民本思想。关学自宋初成立,到清末民初,绵延八百多年,虽时移世易,但关学传人却能坚守关学宗风,代代相传,个个秉承“人人心中有仲尼”的做人志向,内圣而外王,修齐治平,淑世担道,崇礼贵德,践行率范,教泽一方百姓,用言传身教的朴素教化方式淳化民风民俗,深得民心。关学儒子所到之处、所守之地,皆能通过书院讲学的方式教书育人,传承儒学仁义道德之道统,倡导教化地方百姓“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3],讲学即讲德,规定各种礼仪,对言行举止、日常行为、与人交往等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用最朴素的语言唤起民众对道德生活的敬畏与向往,他们讲学所到之处,民风丕变。迄今影响深远的有:张载横渠书院(今陕西宝鸡)讲学、吕柟解州(今山西运城)与高陵等地讲学、冯从吾关中书院(今陕西西安)讲学、刘古愚崇实书院(今陕西泾阳)讲学、牛兆濂芸阁书院(今陕西蓝田)讲学等。他们讲学的听众,不分高低贵贱,士农工商一视同仁,当时不仅在整个关中地区,而且在其他邻省,甚至海外都声名远播。关学大儒们讲学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引导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向,凝聚大家的共识,规范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最终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至善”,既为社会塑造了一套秩序规范体系,又提高了百姓的素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真正体现了关学思想亲民、教民、为民的民本特质。
文章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sgxyxb.cn/qikandaodu/2021/0506/601.html
上一篇:明代中期关中士人与阳明学的学术分歧
下一篇:生活禅茶